几年前,这些机器人还只能把球踢起十几厘米,晃晃悠悠像个刚学走路的孩子。现在呢?它们不仅能稳稳控球冠达管理,还能踢出这么漂亮的任意球。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程昊站出来说:“这几年,机器人技术进步太快了!从简单动作到复杂配合,机器人已经能干很多事。”他带着满脸骄傲,介绍着团队的最新成果。
走进北京亦庄的“机器人大世界”,你会发现这里简直是科技的游乐场。展厅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,有能跑能跳的人形机器人“天工”,有灵活搬运货物的G1,还有能干精细活的T170A“墨翟”。这些机器人可不是摆设,它们代表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飞速成长。过去十年,每年都有新机器人问世,功能越来越强,性能越来越好。
这些机器人可不只是会踢球。它们已经走进了工厂、药房、仓库,甚至是医院和农田。比如,在工厂里,机器人能帮工人搬重物,效率高还不喊累;在药房里,它们能快速分拣药品,准得让人放心。程昊笑着说:“机器人现在就像我们的好帮手,干活又快又好,越来越离不开它们了。”
在北京昌平,有家叫松延动力的公司,他们的N2机器人今年火了。为什么?因为它跑了个“机器人半马”,一下成了网红!公司老板姜哲源乐呵呵地说:“今年6月,我们的订单已经破了一千台!”他们3月刚搬进昌平的智造产业园冠达管理,没想到才三个月就实现了批量生产。这多亏了当地政府的支持,政策好、配套全,让企业发展像踩了油门一样快。
说到政府的支持,北京可真没少下功夫。北京市掏出真金白银,设立了百亿级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。啥叫百亿级?就是钱多到能让机器人企业放手去干!这些钱用来支持研发、生产,还帮企业把机器人用在各种场景里。从医疗到农业,从工厂到商场,机器人正在一步步改变我们的生活。
梁洪郡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负责人之一,他透露了个让人振奋的消息:2023年以来,北京已经推动199种机器人产品在134个场景里落地。比如,在危险作业的现场,人形机器人能代替工人去干活,安全又高效;在物流仓库,机器人分拣货物,速度快得像开了挂。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,机器人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
这些机器人为什么能这么牛?因为北京不光给钱,还建了一堆创新中心。比如,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就在北京,专门研究怎么让机器人更聪明、更灵活。还有医疗机器人中心、中关村机器人中心,这些地方就像机器人的“学校”,不断培养出更厉害的“毕业生”。
你可能会问,机器人这么厉害,会不会抢了人的饭碗?其实,机器人干的多是重复、危险或者特别精细的活。它们不是来抢工作的,而是来帮我们把生活过得更好。比如,在医院里,机器人可以帮医生做辅助工作,让医生有更多时间照顾病人;在农田里,机器人能精准施肥,帮农民省力又省心。
机器人产业的火热,也让普通人开始好奇:这些高科技玩意儿离我们到底有多近?其实,答案就在你身边。无人零售店里,那个帮你拿商品的机械臂;物流仓库里,那个飞快分拣包裹的机器人;甚至在一些餐厅,端盘子的服务员都可能是机器人!它们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。
当然,机器人产业还有很多路要走。比如,机器人要更聪明,能听懂更复杂的指令;还要更灵活,能适应更多场景。不过冠达管理,程昊信心满满地说:“未来的机器人会越来越像人,甚至比人更能干!”这话听起来有点玄,但看看现在机器人的进步速度,还真不是吹牛。
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